EN

信息中心

Information Center

疫苗知識

歷史上的結核病

發(fā)布時間2019-07-16  |  點擊率:

分享到:

     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一類傳染病。人類患結核病的歷史長達六千年,結核病是和人類斗爭最頑強的傳染性疾病。與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艾滋病相比,結核病在2017年導致170萬人死亡,死亡人數(shù)是艾滋病死亡人數(shù)的1.7倍,且結核病的傳播方式更為兇險:艾滋病傳播途徑有三種:母嬰、血液、體液,通過切斷傳播途徑,便能夠控制這種傳染??;而結核病通常以肺結核為主,通過空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,當患有肺結核的人咳嗽、打噴嚏或吐痰時,就會把結核菌噴到空氣中,人們只需要吸入少數(shù)幾個這類細菌就會獲得感染。這種情況使得結核病的防控難度非常大,同時,治愈結核病的療程長,而且難以根治,原因在于:不同于大多數(shù)細菌,結核分枝桿菌在人體內存在一種“免疫逃避”機制,這種機制使得結核菌可以躲避人體免疫細胞的追殺。
      人類抗爭結核病的歷程異常曲折。公元五世紀開始一直到公元十五世紀,西歐的君主宣稱神靈通過他們的手“解救”世人,他們會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撫摸那些病人去“治愈”他們。后來人們發(fā)現(xiàn)陽光對于治療結核病有一定的效果,于是出現(xiàn)了像瑞士達沃斯這樣的結核病療養(yǎng)勝地,事實上曬太陽確實可以增強免疫力,紫外線本身也有一定的殺菌的效果。但高質量的生活方式是富人的專利,窮人得了結核病該怎么辦?結核病的病因在這個時候對于人類來說是仍然是未知的。
      1882年的3月24日,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·科赫在柏林生理學會上宣布了一個轟動整個醫(yī)學界的研究成果——結核病病原菌的發(fā)現(xiàn)。結核分枝桿菌的發(fā)現(xiàn)解開了結核病的疑團,為困擾人類數(shù)千年的結核病提出了真正的治療思路。他曾說過,結核病對人類的危害,即使是那些最可怕的傳染病,如鼠疫、霍亂也應列于其后。因為據他的統(tǒng)計,當時在歐洲,每7個人就有1個人會死于結核病。其中結核病人一旦發(fā)病,病死率高達97.3%,病人咳嗽不斷、體態(tài)蒼白。這也是結核病被稱之為“白色瘟疫”的由來。
      1921年卡介苗問世讓人類看到了迎戰(zhàn)結核病的曙光,但卡介苗并沒有真正意義上遏制住結核病的傳播。直到20多年后鏈霉素發(fā)明,人類展開對結核病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反擊,結核病防控才出現(xiàn)轉機。1965年利福平的出現(xiàn),給人類帶來了“消除結核病”的希望。此時歐美地區(qū)正處于二戰(zhàn)后快速發(fā)展的繁榮階段,憑借領先于世的科技優(yōu)勢和經濟優(yōu)勢,一舉使得菌陽患者檢出率下降至10/10萬以下。80年代,人類陷入可以在世紀末“消滅結核病”的盲目樂觀情緒中。事實上,卡介苗的作用有其局限性,它僅對嬰幼兒結核性腦膜炎、血液播散型結核病有預防作用,相關研究證明卡介苗對肺結核幾乎沒有保護效應,再加上抗癆藥物種類的缺乏以及耐藥菌株的產生,結核病疫情又卷土重來。2009年,WHO將結核病列為重點控制傳染病,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,結核病仍然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,而且位于傳染病“殺手排行榜”第1位,一直是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(wèi)生問題之一。